同时,以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推进一批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试点建设。
(七)聚焦社会治理,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着力强化行业整治、秩序规范、街区打造等措施,多措并举、综合发力,持续深化创文成效,力争昭通创文综合测评进入全国前30名、绥江进入全省前5名。
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六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出昭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深化区域党建联盟建设,加大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和党员空白村民小组清零力度,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高标准建设10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评选100名优秀村(社区)干部,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推动广大基层党组织政治过硬、功能完善。昭通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关怀、党中央给予关心支持的地方,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把做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新建一批5G基站、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措施,力争人才资源新增2.3万人、达41.1万人、地区人才密度突破8.5%。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围绕打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打胜仗、德才兼备、勇敢善真的乌蒙铁军,注重在改革发展最前沿、项目建设主战场、急难险重第一线,培养使用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饱含深情的干部,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推动各级干部有责有权、有为有位。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编制437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坚持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坚定不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配备12348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217台,12348热线接听来电咨询1859次,热线满意率98.4%。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纵深推进市、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信息化建设,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回应群众所思所盼,真正实现了群众社会治理事项只跑一地只跑一次。抓紧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移民维稳和热点、难点问题处置工作,有力保障了国家西电东送重点能源项目——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先后投产发电和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10年来,昭通市积极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配合推进云南法网12348等网络平台应用,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家,150个乡(镇、街道)140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办理针对农民工讨薪维权的法律援助案件共计2661件,受援人3851人,挽回经济损失4250.3万元,提供咨询14595人次。
江边茶吧,三五朋友一桌,喝着茶,眺望满天的星光,畅谈往日的趣事。在全市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加大警员调解、诉前委派调解、访调工作机制对接力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深入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内设机构改革,全面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以能动检察提升营商环境,以优质的检察产品助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1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
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主审法官责任制、合议庭负责制、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及司法人员履职保障等改革落地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全面运行,能上能下的员额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从2019年的95.33%提升至2021年的95.86%,排名上升五位,位列全省第十一位……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充分展示着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法治建设取得的卓越成效。7月21日凌晨零时,昭阳区的张女士下班回家,走在灯光明亮的街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就是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体现。
网格化服务、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达100%。
创新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相较10年前,智慧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小小探头连万家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城市监控视频、公共安全视频、重点区域及居民小区视频等的整合共享,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服务,以基层党建引领、中心主导、职能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强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综治信息平台等设施,持续优化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效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今年1月至5月,共排查因婚姻、房宅、劳务、民间借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9621起,调处9498起,调解率达98.72%。彻底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整治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攻破了一批陈年积案。破命案35起,破案率100%,比2012年上升6个百分点。全市司法行政部门着力办理线上线下法律援助案件,持续深入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重点关注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事项,法治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11个基层人民法院完成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科学配置职责,权责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运行更高效顺畅。盛夏时节,金沙江畔,华灯初上的水富城宁静祥和,市民三三两两坐在江边,双脚浸泡在江水里,感受着清澈江水对酷暑带来的凉意。
2021年,全市两抢一盗立案7288起,比2012年少2599起,下降26.29%。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行信访化解三必见四到位措施,有效化解了一批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
累计打掉涉黑涉恶团伙94个(涉黑10个、涉恶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96人,破获刑事案件1190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4.52亿元,整治治安乱点60个,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公安提示函240余份,建立完善常态化扫黑除恶制度机制20余项。通过电视、音视频栏目及指尖普法等深入宣传,以法律六进为主要载体,加大乡村普法和民法典宣讲力度,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等培育工程,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快形成。
现在社会治安好了,一个人回家特别安全。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目前,全市已安装探头29.99万个,联网分享13.75万个。截至目前,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立案61件、司法信息网立案22 件、一体机自助立案28件、律师服务平台立案13件,在线平台立案286件,跨域立案管辖法院立案23件、跨域立案协助立案25件,速裁团队办理案件2727件、12368平台查询案件13970余次。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昭通市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紧扣一年打击遏制、两年深挖根治、三年长效常治的目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严惩、打伞破网、聚焦基层、专项治理、长效常治,全面发动了一场惩治黑恶势力的整体战、歼灭战、人民战,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面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划分网格27441个。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三个定位 四篇文章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依法打击刑事犯罪、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8年,昭通市人民检察院完成司法体制四项改革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员额制,全市两级检察院245名员额检察官按规定配属在办案一线,建立固定办案团队36个。春晖广场上,市民欢快地跳起广场舞……2021年, 昭通市命案立案35起,比2012年少45起,下降56.25%。
10年来,昭通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回应群众期盼,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进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网上立案,提升电子送达、网上办理保全等效率。水富市连续4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现如今,再有了办不成事窗口的设立,行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那么,疑难杂症或许也会得到有效解决。老百姓办不成的事,往往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行政部门懒政怠政,推三阻四,消极作为。
所以,我们希望办不成事窗口真正办成事、办实事。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帮办代办等措施的实施,老百姓办事越来越便利。
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根本,是协调各种行政资源,把民众办不成的事解决掉。通过跟踪督办等方式让老百姓办不成事的数量越来越少,让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
一些地方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是跟风炒作,而是切切实实地帮企业和老百姓解决遇到的疑难事项或复杂问题,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三是一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信息沟通不通畅,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造成老百姓多头跑、往返跑、事难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